富士康轉移產線和中國手機海外設廠,中國手機出口減少超5億部
富士康和蘋果轉移生產線對中國手機制造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除此之外,中國手機企業紛紛在海外設廠也在減少中國手機的出口,2022年中國的手機出口較高峰期減少了5.2億部。
手機是中國的大宗出口商品,不過公開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的手機出口量為8.22億部,較2015年的出口高峰13.43億部減少了5.21億部,今年前10個月手機出口量進一步下滑了6.4%。
導致中國手機的出口減少,原因之一在于富士康等代工廠向印度、越南等地轉移生產線,知名蘋果分析師指今年這些代工廠在印度等地生產的iPhone占比達到12%,超過預期的7%,僅是中國因此減少的iPhone產量就達到3000萬部上下。
另一方面則是中國手機在海外設廠,據了解多家中國手機企業都已在印度、印尼、中東等地設廠生產手機,這些中國手機企業在海外設廠生產的手機產量其實比蘋果更大,這部分導致中國手機出口減少的數量可能達到2-3億部。
再一個則是全球手機的銷量持續下滑,2017年全球手機銷量達到15.5億部,2022年全球手機銷量則跌至12.1億部,按照中國每年生產全球七成的手機計算,僅是這一項就導致中國出口的手機減少了2億多部。
手機產能的轉移正造成深遠的影響,隨著中國手機和蘋果在印度生產手機,印度的手機產能在快速上升,如今印度銷售的手機大多數都已在印度本土生產,還幫助印度培育了本土手機產業鏈。
正是由于印度的做法產生的影響,東南亞、中東等地區的國家也要求在當地銷售的手機實現本地化生產,這促使更多手機企業在當地設廠,這都對中國的手機產能造成影響。
另一方面這些國家或地區具有了手機生產能力后也在推動出口,進而成為中國的競爭對手,今年蘋果的iPhone15就傳出印度生產的iPhone15銷售至中國、歐洲市場,不過由于印度生產的iPhone15質量較差被中國和歐洲的消費者拒絕。
當然這些手機在海外的生產也不完全不利于中國制造,中國擁有完善的產業鏈,印度、越南等國家的手機產業鏈和品質遠遠比不過中國,在當地生產的手機如今還需要大量從中國進口手機元件,這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中國的出口。
隨著手機向高技術水平發展,這些新興市場生產高技術元件的能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跟上中國,如此一來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都需要繼續從中國進口手機元件。
手機產業鏈的轉移主要還是因為人工成本的影響,特別是低端的組裝業務部分,對人力的需求較高,因此手機組裝越來越傾向于人工成本低的地區轉移,這種趨勢很難阻止,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在加速,如今中國已能生產不少高端元件,諸如存儲芯片、OLED屏幕等都已能生產,帶動了中國制造向高端制造轉型,因此手機組裝的轉移對中國的影響還較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