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野兔泛滥,政府斗争150年完败,没人吃?本地人:吃不了
“如果您在家里见到了一只蟑螂,那么您的家里一定生活着成百上千只蟑螂。”
这条被称作“蟑螂定律”的网络梗到了澳大利亚似乎要换个说法了:如果您在自己的农场里发现了一只野兔,那么您的农场地下一定生活着成百上千只野兔。
是的,困扰着澳大利亚民众,尤其是农场主人们的,不是美洲大蠊,而是野兔。
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这种看起来并不凶猛的食草动物,在澳大利亚广袤的土地上肆虐,已经给澳大利亚民众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如果说我们千盯万防的是“蝗灾”,那么澳大利亚千盯万防的就是“兔灾”了。只是和我们不同的是,我们对于蝗虫的控制已经到了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蝗虫灾害的情况,可澳大利亚从民众到政府,面对野兔似乎有些束手无策。
外来的家伙
见过世界地图的我们知道,和其它大陆板块之间多多少少有些链接不同,澳洲大陆仿佛是一座孤悬海外的巨型岛屿。
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和板块漂移,使得澳洲大陆来到了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这也造成了澳洲大陆上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类。譬如常见的袋鼠、考拉等。
而且澳大利亚并没有什么天然的原著大型捕食者,我们熟悉的非洲草原上的狮子、猎豹在澳大利亚都见不到。
澳大利亚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顶端的是一些袋獾、袋貂这种有袋类的小型食肉动物。譬如已经灭绝的袋狼,是澳大利亚体型最大的食肉动物了,可它的体型也不过一只小狗的大小。
其它的诸如隼、鹰、巨蜥等,相比于野兔这种体型稍大,移动速度快、多处打洞的动物,捕捉更小的田鼠等是它们更乐意的选择。
再看自然环境,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有着大片无人居住的地方,而野兔的适应能力足够使它们在草原、半干旱甚至沙漠地区生存繁殖。
总的来说,没有天敌、食物丰富澳大利亚对于野兔,简直就是天堂。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咱们国家,尤其是川渝地区,兔肉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肉类产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吃就能吃灭绝,怎么可能会入侵呢?”
其实在澳大利亚,原本并没有兔子,是移民到澳大利亚的欧洲人给澳洲大陆带去了兔子这个物种。
首先带去的是已经被驯化的家兔,也就是肉兔。和我们一样,欧洲人也驯养兔子,驯养的目的同样是为了食用。
这些被带去澳洲的兔子命运并没有被改变多少,依然被圈养在笼子里,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和它们的后来者,肆虐了澳大利亚的野兔境况全然不同。
肆虐澳大利亚的野兔品种属于欧洲野兔,顾名思义,是来自欧洲的物种。
和被驯养的家兔不同,和被人类驯化又放到外面成为野狗叶鏊这种野兔从来没有被欧洲人大规模驯养过,是实打实的野生物种。
这些野兔尽管也能够用来当做食物,但是肉质发柴发硬,无论是口感还是制作上面,都不如家兔好吃方便。
那么,这么“野”的物种,是怎么被带到大洋彼岸的澳洲大陆上的呢?这件事还得从欧洲人的一项小爱好说起。
昂贵的爱好
欧洲的贵族素来有打猎的爱好,许多贵族都有自己的狩猎场。
他们雇佣一些人从世界各地抓捕一些动物圈在狩猎场的范围里,允许它们按照自己的习性在狩猎场里生活和繁衍,等到兴致来了,就带上好友或者家人,带着猎枪,一起去狩猎场里消遣一下。
后来新型资产阶级兴起,也继承下来了这项特殊的爱好,我们这个小故事的主人公,让澳大利亚野兔泛滥的根源,托马斯·奥斯汀,是狩猎运动的狂热爱好者。
这位狩猎运动发烧友来到澳大利亚之后,生活的并没有很开心,因为澳大利亚当地的动物们太没有意思了。
考拉慢吞吞的根本不用人去抓,那些什么袋獾也好、袋貂也罢,又都是晚上才愿意出来的动物,只有袋鼠膘肥体壮的,可袋鼠到处都是,托马斯都快打腻了。
想来想去,他给自己的侄子比尔写了一封信:亲爱的比尔,澳大利亚的生活真的是无趣又枯燥,我想我需要你帮我运点有意思的猎物来。
就这样,在托马斯的殷切期盼下,12只家养兔子和9只欧洲野兔,漂洋过海地来到了澳洲大陆。
这是欧洲野兔第一次登上澳洲的土地,也是澳洲这块土地第一次迎接欧洲野兔的到来,只不过,这次接触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友好,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双方的相处也并不和谐。
起初,托马斯只想在狩猎的时候能有野兔给自己增添一些乐趣,在托马斯的设想里,他的狩猎场将会和在欧洲一样。
有着那些到处奔跑的大型猎物,有着各种食肉和食草的动物,而小小的兔子,不过是那些食肉动物的美味野餐。
可当托马斯真正将这些动物放入狩猎场之后,情况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
那些动物首先因为适应不了环境而死掉了一批,接着大型的食草动物被食肉动物吃掉,而托马斯又狩猎了一些。
剩下的那些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食物又饿死了,只有到处打洞繁衍的欧洲野兔生存了下来。
这些兔子不单单生存了下来,由于没有天敌,同等级的食草动物又完全不是它们的竞争对手,这些兔子开始呈现野蛮的数量增长。
一开始,托马斯投放到狩猎场里的只有24只兔子,经过一年的时间,这些兔子已经繁衍到了接近一千只的数量。
这样恐怖的反弹速度,让托马斯始料未及,当然他并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是自己的狩猎场里现在只剩下兔子可以狩猎了。
托马斯不知道的是,他的狩猎热情竟然导致了之后的日子里,澳大利亚的民众会被这小小的兔子折磨的痛不欲生。
泛滥的兔子
在托马斯将野兔放到自己的狩猎场的六年之后,这里的兔子已经要用“万”这个单位来计数了。
其实不单单是托马斯,其他农场主也学着托马斯给自己的农场里放几只兔子增添一些乐趣,这就到导致了等时间来到19世纪,澳大利亚已经被数以百亿只兔子大军给基本占领了。
这个时候,澳大利亚人才反应过来这些繁殖能力极强的动物给他们的徒弟带来的巨大的破坏力。而想要通过“吃”来解决问题,已经有些无能为力了。
于是澳大利亚的民众连忙修起了栅栏试图阻止这些兔子继续入侵他们的农场。
可是令澳洲人感到惊讶又绝望的是,这些兔子里一部分是欧洲野兔,另一部分则是会打洞的穴兔驯养来的家兔。
所以,澳洲人设置在地表的栅栏并没有什么作用,欧洲野兔被拦在了栅栏外,可穴兔随便刨两下,就从底下打洞钻过去了。
紧接着,欧洲野兔也会随着穴兔的洞穴一起“越境”。那些栅栏只能拦住一些不会“变通”的兔子,大部分的兔子都从洞里钻了过去。
看来用栅栏修建长城的方法的是行不通了,在专家们的建议下,澳大利亚开始选择另一种方式:以毒攻毒。
其实原理也很简单,野兔属于外来生物,虽然在澳大利亚这地界上没有天敌,但是在之前的环境里,野兔可是有着不少天敌,如果能够把野兔的天敌也引进来,那不就能够控制野兔的数量了吗?
想法是很美好的,可真当的将野兔的天敌带进来之后,人们才发现,之前的设想还是太简单了。
被带来澳洲的兔子的天敌们,不单单没有兔子的数量多,还没有兔子繁衍的快,而且慢吞吞的考拉以及许多有袋动物更容易捕猎。
兔子的天敌是来了,也吃的肚子溜圆,可泛滥成灾的兔子并没有减少。
没有办法许多农场主只好把自己农场里的牧草换成兔子不爱吃的类型,希望兔子见到这种牧草就避开自己家的农场。
但是兔子并没有那么挑食,在巨大的种群数量面前,“不爱吃“这个词与”不能吃“之间的歧义相差太大。兔子们表示:尽管口味和口感似乎并没有别的牧草那么优秀,但也并不是难以下咽。
更有的办法,想要通过在野外喂养带毒的饵料,来毒死一批兔子,控制兔子的数量。
可是我们知道,在19世纪,澳洲的兔子就得有一百亿只还多了,时至今日可能数量更加夸张,那些毒药不单单能够毒死兔子,也能够毒死一些别的动物。
本来控制兔子的数量就是为了保护澳洲的生态环境,可为了控制兔子满地都洒上毒药,生态环境可能也改善不到哪里去。
无奈的民众
现在的澳大利亚,对于控制兔子处在两种模式中。
一种是摊手躺平,兔子你爱咋咋地吧,我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另一种则是苦心孤诣地研究,究竟能用什么办法来控制兔子种群的数量。
现在在澳洲,有许多人家里饲养着一些安哥拉貂、游隼等动物,貂能够钻进复杂的兔子洞里,通过敏锐的嗅觉和灵活的动作来将兔子从错综复杂的兔子洞里驱赶出来。
而飞在天上的游隼,则可以趁机将跑出洞穴的兔子抓住。
当然,这种方式也只是农场主们业余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了,对于控制兔子的数量来说,仍然显得杯水车薪。
还有一群学术性生物学家,致力于从基因上研究野兔的缺陷,他们的目的是研制出一种药,能够导致雄兔的精子出现问题,让雌兔没有办法受精。
这样减少野兔种群下一代的出生量,来慢慢地降低澳大利亚野兔种群的数量。
这似乎是一种更加合适的思路,因为野兔能够在澳大利亚泛滥成灾的一大原因,就是那恐怖的繁殖数量。
由于特殊的双子宫构造,雌兔一窝能生4-8只,一年能剩下四十多只小兔子,而小兔子仅仅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要已经性成熟,能够繁殖了,这也是一直在扑杀兔子,可兔子还是越来越多的原因。
如果能从根本上降低澳洲野兔的出生率,就能控制野兔种群的数量,进而降低野兔在澳大利亚的泛滥。
结语
两百多年前,来自英国的狩猎发烧友托马斯纯粹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玩儿的过瘾,才将欧洲野兔放养到自己的狩猎场。
两百多年后,他的愿望似乎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
今天的澳洲人纷纷拿起了猎枪和麻醉枪,业余时间也不是什么喝酒吹牛,而是走进广袤的,但是被兔子们翻的坑坑洼洼的农场里,开枪猎杀野兔。
整个澳大利亚,几乎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狩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