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芯片賣不動了?任正非預言或應驗,韓媒:都是老美惹的「禍」

在芯片領域,除了歐美企業外,韓國企業的優勢也很明顯,比如三星、SK海力士等等,在全球芯片行業也是處于領先地位,且擁有很強的技術實力。但在美修改了芯片規則后,徹底亂套了,韓企也深受其害。

根據韓媒的最新數據,2023年1月,韓芯的庫存率指標,達到了驚人的265.7%,創造了26年以來的「史上之最」,庫存壓力相當大,簡單來說,韓國芯片賣不動了,庫存率太高了。

而作為韓國芯片產業的「領頭羊」,三星的日子也并不好過。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在2023年1-3月,三星的芯片業務出現了連續虧損,季度虧損總額達到了40000億韓元,也就是210億元,要知道,自2008年Q4后,這也是三星的芯片業務第一次出現虧損。

在美對華為進行芯片「卡脖」制裁,全面修改芯片禁令后,任正非就做出了預言,老美的行為會導致全球芯片過剩,到時候不是中國買不到芯片,而是別人求著我們買。現在看來,真的被任正非說準了,全球芯片市場陷入了「供大于求」的困境,而中國市場成為最后的「救命稻草」。

當然,在韓國芯片產業陷入困境后,韓企也終于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韓媒也紛紛感嘆,這都是老美惹得「禍」,使得三星、SK海力士都陷入了被動的局面。

客觀來說,韓企芯片賣不動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老美的攪局

如韓媒所言,如果沒有老美對華為的出手,全球芯片產業的格局也不會被打亂。而在老美的施壓下,三星等企業不得不選擇站在了老美的同一邊,加入了「芯片四方聯盟」,成為圍堵中國芯片企業的一員。

而正因為如此,中企已經有了危機意識,不得不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而這也刺激了中企,開始加快「去美化」進程,韓芯也自然而然的被排除在外了。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從韓進口的芯片額,降低了31.4%,超3成,這也給韓企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2、全球芯片需求下滑

實際上,除了韓芯片企業外,全球芯片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大部分的芯片都是被消費電子行業「吃」下了,但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出現了需求下滑,這也導致芯片的需求量下滑,高通、英特爾等巨頭的芯片出貨量也出現了大幅下滑,大環境不好,三星、SK海力士的業績也會受到影響。

總的來說,全球芯片市場正在進行一場「大洗牌」,而在這個芯片過剩的時代,作為「求」的一方,中國市場反而迎來了機會,芯片巨頭都想要繞開美禁令,正常向中國供貨,那麼中企反而輕松了,正好為自研「中國芯」贏得了更多時間。

所以,在筆者看來,老美對華為的打壓,或許也是有積極影響的,除了給中企敲響警鐘外,還能彌補中國芯片的短板,查缺補漏。同時,在老美的鞭策下,中國企業也能徹底放棄「造不如買」的觀念,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這也是中國科技產業的一次重大轉折點,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