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始料未及!一組數據公布,中國芯將贏得未來

一直以來,我們芯片主要依賴進口,半導體行業相對落后。而美國有英特爾、高通、AMD、英偉達等芯片巨頭,還有應用材料、泛林集團、科磊三大半導體設備巨頭。

我國除了是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外,既不是全球最大芯片設計國,也不是全球最大芯片生產國。不過,情況正在悄悄發生改變,一組數據公布,中國芯將贏得未來!

近日,領先的知識產權公司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關于全球各地半導體相關專利申請的數量情況。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半導體專利申請量達到創紀錄的69194項。

其中有一點最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從專利來源地來看,來自我國的半導體專利申請量達到了37865項,占全球專利申請總量的55%,以絕對的優勢排名全球第一。

而美國專利申請量雖然排名第二,但數量僅為18223項,占比為全球總量的26%。

 

要知道,專利申請數量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對芯片研發的重視程度。專利數量越多,越說明我們的研發實力越強,在未來的競爭力也越強,將有助于中國芯贏得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台積電為最大申請人,數量達到4793項,可見其實力還是很強。

美國的半導體專利申請量相當于我國數量的一半不到,這恐怕讓拜登始料未及。一直以來實施了各種芯片限制,想方設法阻撓先進芯片技術出口,結果制裁了個寂寞。

本來市場發展就應該按市場規律進行,各地的公司各憑自己的實力發展,不管誰超越誰都是市場競爭。就像之前,荷蘭ASML超過日本尼康和佳能,成為光刻機霸主。

然而,我們的企業就不行。比如華為,多年來在通信技術方面一直默默跟隨,終于在5G上做到全球領先,這就不行了,美方坐不住了,開始想方設法阻撓并實施制裁。

通信技術沒辦法趕上,就利用自己的芯片優勢進行限制,擔心我們在芯片上超越。

盡管高端麒麟芯片不讓台積電給代工了,但華為并沒有屈服,而是抓住關鍵,致力于解決根本問題。旗下的哈勃開始行動,3個多時間就投資了國內幾十家芯片企業。

涉及到芯片產業鏈多個環節,就是在促進國內芯片自主產業鏈的打造。只有國內的整體產業水平上來了,才能夠徹底解決芯片「卡脖子」問題,對外依賴終究不長久。

連造車的比亞迪,為保障供應鏈穩定,近兩年就投資了超過20家半導體相關企業。

芯片設計方面,之前韓媒就表示,中國芯片設計能力正在突飛猛進,現在造芯片的勁頭,不亞于當年造原子彈。事實就是如此,海思麒麟不能代工,OPPO有進展了。

手機SoC芯片,海思暫停、小米停止后,OPPO自研的手機SoC處理器已經進入流片階段,將采用台積電4nm工藝,外掛聯發科基帶,預計年底量產、明年有望上市。

還有紫光展銳,已和高通、聯發科一起成為全球三家能夠生產5G芯片的企業之一。

不僅如此,海思因為代工問題,市場份額歸零后,紫光展銳在全球手機處理器市場占據了一定地位,已經超過三星排名全球第四,前三名分別是聯發科、高通和蘋果。

芯片制造方面,中芯國際雖然被限制發展先進制程,但大力布局28nm成熟制程,連續投資建了4個晶圓廠。隨著產能的提升,我國將在成熟制程市場占據一定優勢。

如今,我國芯片日產能已經達到10億顆,去年減少進口970億顆芯片就是證明。

芯片封測方面,國產化率最高,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進入全球封測行業前十。其中,通富微電已為AMD大規模量產Chiplet產品,拿下其80%的封測訂單。

雖然我們在芯片方面差距還很大,但我們的芯片產業鏈非常齊全,并且都在不斷取得進步。就像半導體專利申請量取得全球第一,中國芯未來也必然會贏得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