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得到1000億顆芯片訂單,台積電重啟南京工廠,中芯國際面臨壓力

台灣的台積電屬于半導體龍頭代工廠,是美國的技術和投資,還提供了很多專業的人才和專利等,對台積電表面是持有二成的股份,實際上應該會有更大的牽扯。雖然不參與管理,但是背后還是有著絕大的影響力,否則就不會讓台積電從台灣搬家到美國去了。

自從美國的芯片法案頒布之后,讓美國意想不到的是,美國的芯片企業全都開始虧損了,而且還是爆虧的那種,眼見形勢不對,美國讓台積電重啟了南京的工廠,想要得到1000億顆芯片的訂單,占據和競爭更大的市場,這樣一來,我國的中芯國際,將會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

在芯片制造領域,我國的產能已經提升很快,現在日產芯片多達10億顆,這個生產能力,直接讓三星的芯片訂單減少了800億,我國已經能自行解決大部分的芯片自給自足。

 

看到這種情況,中國不但不被西方國家所限制,還奮起直追,自行研發和量產,不僅能穩定取得進展,還打造了新的光子芯片的生產線,未來會繼續在芯片領域大刀闊斧地前進。

台積電的訂單也在減少,趕緊重新啟動在我國的南京工廠,目的就是要搶奪回一定的訂單數量,此前美國的原計劃,是恨不能把所有和芯片有關的企業都從我國撤離,生怕我國接觸到這些企業的技術和產品。

美國此前叫囂讓外資企業都開始撤離中國了,包括美國的蘋果生產線,也開始加速撤離,為什麼要台積電在把總廠都搬遷到美國之后,還要重返南京的工廠,繼續要開工生產呢?

看來美國一切都以利益為重,任何調整和出爾反爾,都是因為利益原因促動。

西方的芯片領域已經接連爆虧,這些情況已經出乎美國的意料之外,看來美國只顧得封鎖和管控,沒有從芯片產業全局發展的立場來看待中國的實力。

從這點美國的見識還不如荷蘭的艾斯麥公司,當美國禁止這些企業向我國出口機器時,就沒想這麼多,而是要禁止我國得到光刻機和制造芯片的設備。

但是荷蘭卻直接表示反對,認為如果世界上的貿易脫離中國這個市場,是無法正常進行的,而且也會無法開展更大規模的貿易。

當時美國還對此嗤之以鼻,但是當美國的芯片巨頭企業都開始對著虧損赤字頭痛時,美國政府也發現自己錯誤地估計了形勢。現在美國的芯片法案看上去更像個笑話。

美國想要害人,結果自己被惡意反噬了,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美國的芯片也賣不出了,根本就不賺錢,美國的芯片制造業已經提前陷入了行業的寒冬,現在是很難解決的狀態。

台積電也是繞不開這個窘境,沒有中國的訂單,這些所謂的芯片巨頭企業們,難道空鏟子炒空鍋嗎?有網友會好奇,其他國家的芯片訂單呢?世界上哪還有像我國這麼大的市場規模,根本吃不下這麼多的芯片,沒有那麼多的產品需求。

 

台積電也想辦法,想要恢復在我國的內陸市場,現在趕緊趁著行業萎靡的態勢剛剛開始,還有救的時候,台積電趕緊就調整了生產的類型,在南京的工廠,面對高端芯片的市場縮減嚴重的現實,生產28納米的芯片產品,一下就接到了1000億顆7納米的芯片訂單,這是為新能源汽車生產的智能芯片產品,裝配到新型的汽車使用。

接到訂單台積電都樂壞了,現在美國的企業對芯片的需求都開始壓縮,美國本土的經濟環境也不好,台積電也接不到更好的訂單,雖然美國政府出頭幫忙,讓台積電接到了特斯拉的訂單,但是那也是意思一下,并非是長久之計。

其他的美國企業,總是要縮減訂單數量,而且台積電要看著美國的臉色行事,比如俄羅斯的訂單,芯片生產出來了,但是美國不讓台積電交貨,這些客戶和生意,都是越來越少。

 

而對作為台積電的大客戶華為也是如此,美國都用卑劣的手段把台積電的客戶給攪黃了,而美國的企業又無法給台積電同等數量的訂單,這意味著,搬遷到美國之后的台積電,恐怕發展的前景不但不樂觀,還可能面臨和美國芯片企業一樣的虧損的危機。

現在台積電趕緊把設置在我國南京的工廠重啟,估計台積電會暗中慶幸,多虧在中國設了工廠,這些生產線設備還沒拆,否則就沒有這個轉機的可能了。

台積電接到這麼巨額的訂單是笑瞇眼了,但是這樣一來我國的中芯國際就有很大的競爭壓力,甚至有網友為其抱不平,為什麼要把訂單給台積電,應該給我國的企業。尤其中芯國際在我國的四個城市都部署了28納米芯片的生產線,現在台積電又重回大陸工廠,中芯國際的競爭壓力是無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