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億美元!超70萬片產能!30台光刻機,中芯國際正式「打響」了
美一直都在修改芯片規則,從限制高通等美企自由出貨,到限制台積電等芯片制造企業出貨,還限制了ASML等半導體設備企業出貨。
用余承東的話說,華為已經扛下了四輪制裁,主要都是在芯片半導體領域。
所以華為等國內廠商將芯片半導體技術作為發展的重點,不僅加速自研自產芯片,還研發芯片制造技術、半導體設備制造等。
例如,華為全面進入芯片半導體領域,小米OV等從小芯片做起,其它互聯網巨頭紛紛基于RISC-V研發芯片等。
作為國內芯片制造技術最先進的中芯國際,也在加速發展芯片制造技術,其中,28nm工藝的風險進一步降低,并投資超千億進行擴產。
上海方面也宣布,國產90nm光刻機取得了突破,14nm工藝實現了規模量產。
如今,中芯國際又公布了新消息,2022年營收超過72億美元,同比增長34%,而毛利率增長到38%,再創歷史新高。
另外,中芯國際新建的四大工廠,即將陸續進入試產、量產階段,預計今年年底,將會有折合8寸晶圓超70萬片的產能。
即便是在DUV光刻機等設備方面,中芯國際也曾與ASML簽訂了11億美元的購買協議,隨后還將資本開支從50億美元提升到66億美元,主要就是購買先進設備。
消息稱,中芯國際目前有DUV光刻機的數量可能是30台。
這些消息公布后,就有外媒表示中芯國際正式打響了,因為計劃限制芯片半導體設備出貨,還搞了美日荷聯盟,就是想限制先進的半導體設備出貨。
其中,ASML已經承認美日荷已經秘密達成協議,該政策將會在晚些時候落地,目前ASML仍能夠繼續出貨。
日方面也表示將會在今年春季開始限制半導體等設備出貨。
中芯國際此時公布營收、產能以及光刻機等數據,就意味著中芯國際正式打響了,即便是美日荷協議落地,中芯國際也能夠持續良好的發展下去。
首先,中芯國際最早擴大28nm等芯片的產能,台積電都表示新能源汽車給28nm等芯片帶來了巨大的機遇,這個機遇比智慧型手機帶來的還要大。
關鍵是,中芯國際大量購買光刻機等設備,先是11億美元,隨后又將資本開支提升到66億美元,都是用于購買先進的半導體設備。
ASML也明確表示美日荷協議不會影響2023年的營收,目前仍可以繼續出貨,這意味著光刻機交付是沒有問題的。
其次,國產光刻機技術進步也是比較快的,除了上海已經宣布的90nm光刻機取得了突破,還有就是上海微電子在28nm精度的光刻機方面已經通過技術驗證。
光源技術是光刻機的核心,上海微電子還與英諾激光展開合作,目的就是加速先進光源技術的突破。
更何況,中芯國際也在發展小芯片封裝技術,國內廠商在這方面已經突破4nm了,并獲得了不少來自國際市場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