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不是誰都能玩,中國能做到的事情,發達國家韓國為何卻很難?

研制過程磕磕絆絆,但好歹已經走到試飛過程的韓國國產隱身戰機KF-21,近日又曝出了一個頗為重要的消息。據澎湃新聞報道,韓國國防技術振興研究院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韓國可在「艦載機著艦相關技術」方面與外國進行合作,進而開發艦載型KF-21戰斗機,并配合常規動力航母使用。此報告一出,讓不少韓國人心心念念的「大韓民國航母之夢」再度升起。他們始終認為,中國都能造航母和艦載機,韓國又有何不可?于是乎,讓KF-21上艦成為艦載機一事,究竟有多大的可能性呢?

采用了折疊機翼設計的艦載型KF-21

僅從已經成型并投入試飛的KF-21原型機來看,其采用標準的正常氣動布局,而正常氣動布局的短距離起降能力并不很出彩,尤其是在甲板面積和跑道長度都很有限的航空母艦上,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在韓方公布的預想效果視訊中,艦載型KF-21借助滑躍起飛方式從航空母艦上成功起飛。當然,對于這樣一款雙發中型戰斗機來說,3萬噸級以下的輕型航母顯然很難有效滿足其滑跑起飛的要求,即甲板跑道很可能不夠長。

 

韓國欲發展艦載型KF-21

如此一來,韓國人就只有兩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一是加大航母平台的尺寸和排水量,將預想中的國產航母方案設定在至少4萬噸級,即中型航母的水平,這樣才能讓艦載機有足夠長度的跑道進行滑跑加速,并借助滑躍起飛裝置升空;二是放棄滑躍起飛方式,轉而尋求彈射器技術。不過無論哪種方法,航母噸位都小不了。

「獨島」級的滿載排水量不到2萬噸

韓國雖是世界造船強國之一,也自行建造過「獨島」級兩棲攻擊艦,但航母的結構、建造復雜性和各類配套設備的先進程度,可不是這種準航母能比的。況且「獨島」級的滿載排水量還不到2萬噸,讓韓國一下子跳到4萬噸級航母的建造工作中,簡直堪比一步登天。印度花費十幾年才終于造出航母的一幕,很可能會在韓國重演,原因就在于實力有限的國家只能「邊造邊學,邊學邊造」……

 

韓國曾提出多個航母方案

韓國現役的「獨島」級兩棲攻擊艦

當然了,也不能排除韓國人還有B計劃,即參考美國F-35B戰斗機的模式,在KF-21的基礎上研發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型號。如此一來,韓國海軍現有的「獨島」級兩棲攻擊艦就有望搭載該機了,而不用再花大價錢打造專門的航空母艦。然而這種設想也有問題,即對載機平台的要求雖然降低了,但對戰機的要求卻大大提高了,畢竟韓國從未有過研發垂直起降飛機的經驗。

KF-21或很難發展出垂直起降型號

如果韓方對外求助,那可選擇的合作對象還真不多。美國雖然有F-35B,但恐怕很難向韓方轉讓相關技術,畢竟若是KF-21也發展出了垂直起降版本,那必然會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和F-35B形成競爭關系,美國等于砸自家的飯碗。至于有著雅克-141垂直起降戰機技術的俄羅斯,雖然韓國和俄羅斯展開過某些軍事技術合作,但在當前因俄烏沖突而受影響的俄韓關系背景下,俄方大概也不會與韓國繼續搞什麼深度合作。退一萬步來說,即便俄羅斯愿意與韓國在此領域合作,身為韓國「大哥」的美國也絕不會袖手旁觀……

韓國國產航母方案模型

更大的實際困難在于,韓國政府高層無意在發展國產航母方面做什麼投入。航空母艦的確是大國地位的象征,也是激勵國民信心的有效工具,但其本質上仍是一款用于海上作戰的武器裝備,誰都不能忽視其實際作用。而對于韓國來說,限制其發展航母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別的,正是自己所處的地緣條件。

 

韓國對國產航母和艦載機的設想

一邊是新興大國在實力上的天然壓制,另一邊則是日本列島的天然遮擋作用,這些都決定了韓國很難有效地對外投射海上影響力。因此對于韓國來說,航空母艦并不是一個必需品,或許軍方和民間都希望擁有此類武器,但其象征性意義明顯高過了實際價值,理智的韓國政府自然不愿意為了一個「好看的大玩具」而投入海量資源。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所謂的艦載型KF-21和韓國國產航母,恐怕只能繼續停留在PPT和模型的層面了。畢竟只有真正的大國,才能自行打造航空母艦和配套的艦載機,韓國或許也能算是經濟強國和發達國家之一,但在「東亞怪物房」內,比其更加強大的國家比比皆是……